爸爸媽媽在幫寶寶規劃保險時,一開始可能不太清楚應該要規劃哪些險種?額度要規劃多少?要注意什麼細節?我們整理六件事情,讓新手爸媽在規劃寶寶保險時,比較知道該如何選擇:
1. 幫寶寶規劃保險前, 父母親應該先看看自己的保障足夠了嗎?
寶寶出生了,父母當然是家裡重要的經濟支柱。支柱好比雨傘的傘柄, 傘柄穩固才能保護整個家庭。所以在幫寶寶買保險之前,你應該要先檢視自己原有的保障是否完整, 是否還有風險缺口?
例如:檢視自己的壽險保障額度是否已經足夠支付不幸離開後a.撫養小孩到長大的大略費用 b.已有的貸款與債務?檢視自己的住院醫療保障是否完整?若遇到重大疾病,是否已經有足夠的商業保險支撐自己可能的醫療開銷?
如果爸媽的保障還不完整,可以在幫寶寶規劃的同時,也幫自己補強。有些公司還提供貼心的眷屬附約讓小孩的規畫可以依附在父母主約下面,節省不少費用。
2.醫療險:
醫療險依照支付的方式,可以分為日額給付與實支實付,不過要提醒爸媽,醫療險必須以「住院」為前提,才可申請理賠。
★ 日額: 是依據住院天數理賠,這可以當做填補醫療帶來的隱形損失,例如父母需要請假照顧孩子的薪水損失小孩住院。
★ 實支實付: 是依據該次住院的自費醫療單據做限額內給付。目前普遍住院天數很短,所以「住院」本身並不是醫療花費裡最大的項目。高昂的自費藥物、免疫球蛋白、特殊針劑 的使用…等等的「雜費」才是最花錢的部份,這部份日額給付的幫助很小,所以規劃可支付雜費的實支實付醫療險,才能支付高額的醫療雜費。
3. 癌症險/重大疾病險:
雖然寶寶罹癌的機率相對於成人來說並不高,但罹癌之後的花費依然龐大甚至還有可能超過成人,後續的照護支出也往往讓爸爸媽媽心力交瘁。所以如果可以,建議 除了醫療險外,也替寶寶規劃一次給付金額至少100萬元癌症險或重大疾病險,才能在罹癌時,有足夠的金錢支付最花錢的標靶藥物或接受新式治療方式。
購買醫療相關的保險時要注意,不少醫療險都會規定在投保後30天內發生的疾病都不會理賠,癌症險或重大疾病險更久甚至高達90天。小孩生病當然要看醫生,但要有認知在投保內等待期間發生的疾病,醫療險是不會理賠的。
4. 寶寶好動, 意外險不可少
當寶寶學會走路、可自由活動,再加上小孩沒有足夠能力照顧自己的安全,許多意外就可能隨之而來。
例如:跑跑跳跳、跌倒在所難免,而兒童的骨頭正在成長階段,所以和成人相比,骨折機率比較高、小孩在家不小心拉扯到電鍋或熱水瓶電線導致燙傷的意外也時有所聞,常常爸媽一個小疏忽就造成小孩燙傷。
所以幫寶寶規劃意外險時,最好要包括意外殘廢保額、燒燙傷、意外住院等等,以及一定要規劃足夠的保額,才能在發生意外時,有足夠後盾幫寶寶選擇好的意外醫療方式。
5. 避免以高保額終身壽險為主約
保險法修訂後, 小孩保壽險若未滿15歲身故,僅退還所繳保費, 再加上寶寶本身沒有任何家庭責任,所以並不需要幫寶寶規劃高額的壽險,所以建議將壽險規劃放在父母身上。
6. 行有餘力, 再透過儲蓄險, 長期累積小孩教育基金
如果以上的保障型保險都已經規劃完全,才再利用保險幫寶寶做儲蓄規劃。
不過爸媽應該要先了解,儲蓄險在繳費期滿前解約,是有損失本金的風險,所以要確定長期不會動用到這筆資金,再以儲蓄險幫小孩準備教育基金喔!
以下是醫療險、意外險、癌症險/重大疾病險建議規劃的方式、保額及預估的保費,提供爸媽們在規劃時做一個參考:
來源:MY83.com.tw